作者|張逸 來源 | TOP電商 雙十一的硝煙還沒有完全褪去,拼多多就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,其強勁的表現帶動股價盤前大漲20%,實現凈利潤4.7億元,首次實現了單季度盈利。 不過相比于盈利的消息,拼多多能否持續實現盈利,才是各界關注的話題。 ![]() 1、拼多多終于盈利了! 長期奉行大額補貼的拼多多,居然賺錢了,百億補貼似乎成了企業和用戶們雙贏的舉措。 出最猛的補貼,虧最多的錢,這一直是拼多多飽受詬病的地方。但在近日,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,狠狠打了我們的臉。 截至9月底,拼多多的年活躍買家為7.313億,與阿里的7.57億已經相差不大。 而在上個季度,這個數字是6.832億,也就是說拼多多上的活躍買家一個季度增長了4810萬。如果仍以這個速度成長,在下個季度其用戶規模或許會超過阿里。 一個僅僅成長了5年的企業,居然就要超越發展了21年的阿里? 一直以來,看空拼多多的人,都認為其百億補貼的拉新模式,只是在重復Uber過去的老套路,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虧損。但現在拼多多已經實現盈利了,這是不是表明其“城市包圍農村”的經營模式已經成功了呢? 拼多多為什么能盈利?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營銷費用的占比下滑。一直以來,拼多多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,交易服務費和廣告費。 而廣告費,是拼多多目前最主要的營收來源。三季度,拼多多的總營收超過142億元,其中在線營銷服務的收入為128.88億元。也就是說,7-9月,拼多多僅靠買廣告就賺了128個億,平均每天1.4億元。 同時,隨著平臺走向成熟,未來或許會提高商家的抽傭比例,拼多多的交易服務收益也將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。 而此前拼多多的持續虧損,原因并不是毛利率太低,主要是大家都知道的百億補貼所產生的的巨額營銷費用。 而在第三季度,平臺的補貼力度已經有所減弱,但商家的廣告購買意愿卻不減。總而言之,就是拼多多的品牌力打造已經初顯成效,即便沒有廣而告之的天價補貼,路人用戶也會到拼多多上消費。 前期大把大把地燒錢爭取用戶量,后期再實現盈利的模式,現在看來是可行的。 ![]() 拼多多ceo陳磊 2、如何突破流量天花板? 從一開始,拼多多就走的是差異化C2B的套路,撮合低線城市的價格敏感消費者與中小白牌廠商。拼多多的出現,不僅為這些廠商找到了大量的需求,還進一步壓低了價格。此外,平臺還開出了零扣點、零租金、零傭金等條件來吸引商家入駐。 一方面,低線城市的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,拼多多的“砍一刀”裂變優惠,深深切中了其痛點;另一方面,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也越來越注重商品的性價比,出于價格考慮而主動消費降級,在拼多多上淘好貨。 這就是外人所說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,而且從數量上來看,農村才是中國的主體消費市場。 只不過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,拼多多在線上的流量獲取已經隱隱達到了天花板。 在與阿里相互滲透的過程中,如今阿里的月活躍人數,很有可能就是拼多多的線上流量天花板。事實上,在第三季度,拼多多的活躍用戶凈增量已經開始出現下降。僅從增量上來看,平臺上的買家規模已經出現下滑。 此外,阿里用戶的人均消費金額近萬元,而發家于下沉市場的拼多多,用戶年均消費只有1993元,雖然這個數字一直在增長,但相比阿里來說還是太低了。 不管怎么說,拼多多的基本盤還是在四五線城市,即便它現在正努力地靠近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,但一時之間也很難改變用戶的客單價。而且,國內市場剩下可供拼多多開發的潛在用戶已經不多了。 所以和阿里一樣,拼多多推出了多多買菜,也開始收割生鮮電商的流量了。 如今的拼多多,最想要的還是流量,它仍然需要高速增長的流量來延續自己的傳奇。即便短時間內可能虧損,拼多多還是義無反顧地入局生鮮電商。 3、想持續盈利?燒錢還不能停 眾所周知,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電商企業相當燒錢,在盈利之前,必然要經歷一段漫長的虧損期。而京東從虧損到盈利,花了12年,淘寶花了6年,拼多多則用了5年。 不過,從業績規模來看,拼多多還是難以與阿里抗衡。目前拼多多的成交額是淘寶天貓的22%,但營收卻只有15%。只不過從增長速度來看,年輕的拼多多表現得更加強勁。 自從拼多多上市以來,盈利就是其最頭疼的問題。焦點在于補貼能換來用戶,但能不能有效留存?補貼什么時候才到頭?當補貼結束之后,會不會造成用戶的流失? 正因為有巨額補貼的存在,拼多多的營銷費用一直遠遠高于京東和天貓等同類型電商平臺。 因此帶來的的問題是長期虧損,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,高速增長的活躍用戶規模與買家技術就是其中之一。 過去一年間,百億補貼的營銷額占拼多多總營銷額的比重持續上升,這也意味著百億補貼對拼多多的拉動力越來越大。不論補貼的策略中心如何轉變,但可以確定的是,百億補貼,越補越多。 作為拼多多打開主流市場的王牌,百億補貼的目標不只是要吸引新用戶,更重要的是吸引一二線城市購買力更高的人群,來提高客單價。 就目前來看,用戶規模已經超過7億的拼多多,在銷售額方面仍然低于阿里和京東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均客單價太低,低價商品仍然是其商品結構中銷量的大頭。 雖然百億補貼在引流上的效果顯著,但在高價商品銷量上的帶動,卻進展緩慢。據了解,在百億補貼的商品總銷量中,絕大部分仍然是100元以內的商品,500元以上的商品銷量占比并沒有明顯的提升。 客戶結構與商品結構的轉變,以及客單價的提升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,所以百億補貼也將是一個長期的策略。 4 結語 總的來說,拼多多在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,但相較于其過去的發展,增速放緩也是事實。 可以預見的是,拼多多的百億補貼仍將繼續,這對它的增長至關重要。拼多多或許將進入一個“L”型的發展階段,即經過幾年的爆發式增長,拼多多將進入一個平緩而穩定的增長期。 在電商的主戰場,三家的補貼大戰還在延續,對用戶的爭奪也越發激烈。 |